台灣康氏文化論壇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答Julian尋根
開闢臺灣康氏文化論壇以來,有不少宗親關心閱讀,或提供資料或尋根問源。感受到宗親飲水思源之熱切。筆者總也不厭其詳為宗親尋找答案。今年有一位宗親Julian三度以電子郵件提供不同資料想要尋根。最早資料只知其母親來自宜蘭頭城,外祖父居住頭城慶元宮附近,不知是頭城那一位來臺祖的派下子孫。而他母親曾提過康灩泉其人,是否可能是康浪公派下。這些簡單資料無從判斷他母親屬於那一支派,所以當時無從答覆。最後他提到外叔公為康火旺,經筆者比對。康浪公派下第四代確有其人,而康火旺的哥哥為康火龍。想必是他的外祖父。他們兄弟與康灩泉是堂兄弟關係。康火龍生有三子纘輝、纘鑫、纘榮及Julian母親。Julian如欲知詳情或可洽「頭城康家古厝」。
漳州府漳浦縣浮南橋的康浪應是最早進入頭城的康氏家族,他在嘉慶年間即搬遷至此,時間只比吳沙晚幾年。康灩泉即康浪支派第四代。康浪派下是頭城地區書香世家,三代子孫康懋華在光緒朝曾中舉秀才,為族中傑出人才,譽滿鄉里。他是頭城書畫名家、康家古厝主人康艷泉的伯父。
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康世統接任中國語文月刊社長
本會監事長康世統甫接任中國語文學會秘書長、中國語文月刊社長,可喜可賀,任重道遠。中國語文學會、中國語文月刊是國內教育先驅劉真所創辦,迄今超逾五十年,歷史悠久,貢獻卓著。是兩岸共認「有效維繫並發揚我們中國文化的精神」之單位,重要性可見一斑。
康世統是知名聲韻學家。他是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並擔任師範大學教授數十寒載,直至退休。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為國內中文學術研究泰斗,曾先後受聘教肓部擔任《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文化總會中華語文知識庫審查委員等重要職務。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尋找臺灣永春籍康氏宗親
臺灣人民祖先大抵來自閩粵,福建尤多。福建九府二州中,又以泉州、漳州為最,而永春州移民一直欠缺資料記載。事實上永春的康氏宗親移民不在少數,為何在相關調查統計資料上沒有呈現出來,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據筆者目前調查掌握資料中,康氏來臺五十八祖,福建泉州府籍三十五位,佔60.3%,漳州府籍二十二位,佔37.9%,廣東潮州府籍一位,佔1.7%。泉州府籍三十五位包括同安縣二十四位、惠安縣四位、安溪縣三位、晉江縣三位、南安縣一位;漳州府籍二十二位包括漳浦縣十五位、龍溪縣四位、詔安縣一位、海澄縣一位、南靖縣一位。沒有一位永春籍宗親。筆者認識的永春籍宗親只有曾任彰化師範大學校長康自立。但他是民國三十四年以後跟著父母親移民來臺。
清朝時期,永春籍宗親來臺人數不少。永春縣康氏文化研究會康聯聰曾依《永春(桃源)鳳山康氏族譜》第八修(西元2008年)記載,撰寫「福建省永春(桃源)鳳山康氏族人早期遷徙臺灣定居資料」,其中有四十八筆資料,超過五十位先祖移民臺灣,最早的是卷十八29頁記載:十世文鳳,邦威次子,生於康熙壬寅年。往臺灣。顯示文鳳公生於1662年康熙元年,他來臺時間約與清朝收復臺灣時間相彷。
從康聯聰宗長資料顯示,永春宗親來臺從十世祖開始。諸如卷十五41頁:十世朝普,邦振三子,生於康熙丙戌年,生子四俱往臺灣。卷十一104頁:十世朝玉,邦中次子,生於康熙辛巳年。父子俱往。卷二十七33頁:十世光墜,邦乾子,卒臺灣。尚有多位十世先祖不及備載,詳細可參考康聯聰文。我想說的是臺灣康氏宗親中應有不少是永春籍的,只是一直未與宗親會聯繫。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家族譜的撰寫
臺灣康氏史料委員會把今年度訂為「家譜年」,重點工作在協助各家製作家譜族譜。那麼,一本家族譜該有什麼樣內容呢?完整的家族譜一般需有下列資料呈現,一、姓氏源流,二、堂號,三、世系表,四、家訓,五、家傳,六、藝文著述,七、家譜圖像。
當然,內容要視家族大小,成員多寡而定。一本有九代傳承的家族譜,內容自然比只有三代記錄的家族譜豐富。不過,我們不要以資料少或掌握代數傳承不足,而不整理記載。因為資料是累積的,而且現在不做,將來會更難做。畢竟,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口耳相傳也容易失真。
大的家族可以完成一本完整的家族譜,代數少,家族小的家族進行家族譜撰寫則至少要包含姓氏源流、世系表、家傳、家譜圖像。姓氏源流部分,筆者曾整理資料可提供文字檔。世系表則有待各自考證整理,外人幫不上忙。至於家傳、家譜圖像同樣重要。尤其家傳,家傳原是用來記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績人的事蹟的文體,是一種正式的傳記。個人以為現代化的家族譜,人人可以列傳,事蹟多者內容精彩,事蹟少者,亦可記載其為人處事及從事行業,學思經歷。這個部分非常重要。缺少這部分,家族譜只是一連串名字的組合而已。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為出版「臺灣康氏宗譜」而準備
家族譜是一部家族的歷史,對一個家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形成有很大作用,為了發揚祖宗功德,讓子孫能夠「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每個家庭都應該製作自己的家譜。製作家族譜在古時候是一件大事,費時、費力、費錢,只有大家族能夠執行這項任務。即便想便宜行事,以手寫本來完成譜碟工作,還得家族中有人能識文墨。
我曾見過許多台灣家族譜,有手寫本、油印本、打字油印本。原因無它,家族不大,人口簡單,沒有太多史實可寫。所以,用手寫本或油印本即可應付。簡單固然簡單,重視家族歷史,值得讚許。當書寫已進入電腦化時代之際,製作家族譜更為方便,而且可以透過電腦印表機印出漂亮的成品,適合家族不大,世系不長的家族製作家族譜。
為了讓國人夠飲水思源,增進家族凝聚力,政府相關單位近年來積極提倡製作家族譜,如台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舉辦創意家族譜選拔活動已持續多年,不少學校也會有相關教學的作業及活動。而戶政單位也研究族譜軟體免費供民眾下載,為自己製作家族譜,據知,至少有台北市大安戶政事務所、新北市汐止戶政事務所、桃園市中壢戶政事務所等提供這項服務。宗親們,可以多加利用上述服務進行家族譜製作或修譜,除可增進家族人感情,也可使家族共同歷史更為完整的受到保存。
臺灣中華康氏宗親會今年完成「臺灣康氏源流初稿」出版之後,計畫籌備出版「臺灣康氏宗譜」。易言之,將把臺灣康氏家族譜彙集為一宗譜。這自然是一件大事,可能也非一、二年可以完成。最重要需得到大多數宗親的支持,因為需有各地支派的家族譜,才可能有宗譜的出版。如果各地支派無此認知,宗親會也是有心無力。
在三月間舉行的第二屆第二次理監事會中曾通過康氏史料委員會的提案將成立「臺灣康氏族譜編輯籌備委員會」進行「臺灣康氏宗譜」的編輯籌備工作。推動作法分短中長程,短中程在協助各支派建制編製家族譜,目前在官網族譜欄有資訊網站委員提供的一製作家族譜軟體,大家可下載試著操作使用;長程即完成宗譜的彙整及出版。總之這是一件大工程,需要大多數宗親的認同並協助。從建立各自支派家族譜開始做起,如有問題可要求宗親會協助,大家是否做好了準備。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康氏得姓迄今傳了幾代人
報載,世界最長家譜「孔子世家譜」,下傳至今86代,平均33年為一代,並獲得金氏世界紀錄。孔子生於周靈王20年,公元前552年。又見,顏回後代83代孫新聞見報。那麼從衛康叔得姓,康姓迄今又是傳了幾代人。
孔家因身份特殊,歷朝歷代受政府策封為祭祀官。家族譜的完整是必然。這點連各朝代君王世家族譜都比不上,遑論一般庶民百姓。孟子、顏回家族大致如是。均拜儒家在中國特殊地位而享有尊崇,世系得以綿延不斷。一般百姓可就沒有這麼幸運,家族譜難以完整。
所以,康家得姓迄今傳了幾代人。大致只能用推測。如何推測呢?一般以為,一世為三十年。也就是三十年娶妻生子,傳衍後代。當然這只是梗概之數。舊時一般結婚早,最早有十幾歲就結婚的,多數還是二十幾歲成家。家窮晚婚當然也是有的。有學者統計西漢劉邦世家共歷12個皇帝、11世,計264年,平均24年為一代。宋朝趙匡胤世家共歷18個皇帝,13世,計352年,平均27年為一代。
周成王平定三監之亂後,於公元前1042年在黃河和淇水之間的商朝故墟朝歌建立衛國,徙封康叔於衛,迄今公元2016,計3058年,以三十年為一世,約傳102代。若以二十五年為一世,則傳123代。不知大陸宗親的宗族譜是否有達百代以上的記載。據資料顯示雲南宗親有族譜達百代以上。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追溯來臺祖祖先的歷史
六十四年八月出版的「康氏族譜」中蒐集臺灣大大小小四十九個支派,其中有一特別之處,即來自漳州府的宗親都有記載來臺祖的世代,而泉州府的來臺祖就沒有這種登錄,不知是巧合或有其他原因。
諸如乾隆末年來自漳州府漳浦縣入墾桃園的康會是十二世;大約同時來臺,入墾苗栗通霄的康仕歐是十一世;道光年間入墾彰化社頭的康舜忠是十三世;嘉慶年間入墾宜蘭頭城的康浪是十三世;咸豐年間入墾宜蘭頭城的康榮輝十三世;咸豐年間入墾宜蘭頭城的康罷察是十四世;嘉慶初年來自漳州府龍溪,入墾宜蘭礁溪的康四海是十一世。
這個世別,有其代表的意義。代表著來臺祖祖先在大陸福建原籍生根落腳的時間。如果以一世,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來推論,並以來臺祖來臺時間往前推論,以桃園康會公為例,可上推至1410至1470年間,約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易言之,康會公的先祖係在這段期間至漳州府漳浦縣浮南橋落地生根繁衍世系。其餘來臺祖可比照類推。至於福建先祖的祖先來自何省何地要有確切的資料方可往上溯源尋根。
明朝初年有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係政府推動的政策,由山西洪洞向外省遷移,上述康姓祖先是否來自此波的移民需要更多的佐證,當然也可能係福建省內其他府的移民也說不定。諸如福建永春州在清朝康雍乾三代也有不少宗親移民臺灣,他們的世代也約是十一世或十二世,而永春的開基祖是來自省內安溪縣的移民。
事實上,泉州府來臺祖並非未有世系傳承,以我個人支派而言,我祖先來自泉州同安縣,來臺祖在道光年間來臺,是第九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