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康氏第一鄉鎮「大目降」

台灣康氏第一鄉鎮「大目降」


曾經為文推斷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為台灣康氏第一村,若論鄉鎮區一級,當屬台南市新化區。這樣的論斷,是有所根據。民國十五年,日曆昭和五年,台灣總督府臨時國勢調查部所存資料統計提供三個集村的線索,在行政區的層級屬村一級,鄉鎮區一級則未有統計。民國六十七年六月三十日進行台灣地區人口調查時,曾經進行鄉鎮區一的各姓氏人口統計,但僅及於各鄉鎮區前五名姓氏人口統計,康氏在台灣地區鄉鎮區中未有一地進入前五名,包括當時的台南縣新化鎮。

不過,猶記得十餘年前,在福建漳州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時任台南師範學院教授管志明兄發表有關台南新化地區住民溯源問題論文時,他在田野調查時曾訪問耆老談到,日據時代,新化地區共分八保,有十大姓,依序為蘇、王、鍾、周、許、徐、康、歐陽、林、陳。若此說屬實,那是筆者研究康姓在台灣鄉鎮區一級排名最高的一個地區。

而楊緒賢先生引用民國六十七年人口調查所做的統計,台南新化姓氏排名前五為林、陳、黃、蔡、李。與前述耆老談話對照有很大出入,尤其林、陳是前二而非倒屬一、二。至於日據時代在當地排名第七的康姓是否仍居此名次,不得而知。只是楊緒賢仍將新化列為康姓人口較多的鄉鎮區。宗長康有為亦曾談到新化老家有所謂「康家莊」的聚落,兩相對照又似乎可以認定台灣鄉鎮區一級排名最高的一個地區是新化。
非但如此,新化也可能是康氏祖先來台最早落腳的土地之一。因為新化地區開發時間甚早。
新化舊稱「大目降」或「大穆降」,原係西拉雅族大目降社聚居生息之地。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六二四年據台,由於地屬荷蘭所統治的赤崁地區,很早就接受外來勢力的影響,此時已有許多漢人進入屯墾。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延平郡王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此時新化地區隸屬於天興縣,鄭成功曾到大目降巡視。新化地區協興里舊稱「營盤後」,相傳即是鄭成功登陸台灣時,軍隊駐守及訓練的地點,並由明鄭駐軍屯墾而成。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遇見「康厝」

遇見「康厝」

在台灣的地圖上尋找有關康姓的蛛絲馬跡確實困難,一次不經易的巧合中,在新北市淡水區地圖上發現了「康厝」的地名,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而且,這不是出現在康氏宗親比較密集的台南新化或桃園蘆竹中福村,而是在淡水。當然,在台灣發展史及移民史上,淡水也是一處重要的地方,尤其在乾隆五十三年開放淡水八里坌為通商口岸,其地位日益重要。
清代臺灣大致是由南而北的方向發展,至十八世紀末,漢人已大量拓墾北臺區域。據淡水鎮誌記載, 一七四0年(乾隆五年)時,淡水已成一保,並管有二十五莊,一七六0年(乾隆二十五年)之前,淡水一帶仍是有莊無街,到了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在契約文書上已出現了滬尾街的聚落名稱了。道光以後,滬尾街已有二、三百戶民居。
又據我康姓族譜記載,已知最早移入淡水的宗親是道光年間泉州同安縣的康儀生;隨後,咸豐年間,又有同安縣康清芳及安溪縣康文舉入墾今淡水。位於淡水區北投里北新路上的康厝則是康清芳一百多年前移居台灣的祖地,並形成「康厝」的聚落。成為台灣地區僅有官方的康姓聚落見證,彌足珍貴。
康清芳公在此落地生根,已傳至第八代,子孫綿延,散居淡水、新北附近。目前仍住於祖厝的是第六代康勝美及家人,是我康姓族人在台落地生根的重要史實。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台灣康氏第一村

台灣康氏第一村
台灣行政區計分省(直轄市)、縣(省轄市)、鄉鎮區(縣轄市)、村里四級,省(直轄市)這一級康氏人口最多的屬新北市,而台灣康氏第一村則屬桃園縣蘆竹鄉的中福村。
台灣戶政單位進行姓氏人口調查統計時通常針對直轄市、縣(省轄市)進行統計。從九十六年調查統計資料發現,以人口數計,台北縣居冠、台北市次之,依序桃園縣、台南縣、高雄市,台北縣及台南縣後來升格為直轄市,新北市居直轄市這一級之冠,而桃園縣則居縣級之首。易言之,新北市是台灣康氏第一市;桃園縣則是台灣康氏第一縣,二0一四年底桃園縣要升格為直轄市,彰化縣則成為台灣康氏第一縣。
至於鄉鎮區(縣轄市)這一級則未有姓氏人口數統計,但依民國六十七年人口調查統計約略
可知,分布較多之鄉鎮區(縣轄市)依序為台南縣新化、台北縣板橋、彰化縣大城、宜蘭縣頭城、台北市松山區。這些傳統的康氏大鄉鎮區,迄今是否仍然維持人口優勢,目前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曾經查詢台南市新化戶政事務所人員,答詢表示,無此統計資料。村里之姓氏人口統計則更是付之闕如。
筆者推斷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為台灣康氏第一村,則係依據民國十五年,日曆昭和五年,台灣總督府臨時國勢調查部所存資料統計,提供三個康氏集村的線索。三處集村資料如下:

北部集村中,同族村落者,員林郡許厝寮今彰化縣埤頭村、清水村、山湖村三百一十八戶,二十二個姓氏,康姓佔百分之四點二,居第三。
南部集村中,同族村落者,新營郡新營庄太康今台南縣新營鄉太康村一百八十八戶,二十五姓,康佔百分之九點五,居第五。
北部散村中,同族村落者,桃園郡蘆竹庄今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五十六戶,計十五姓,康姓戶數佔百分之二十一點四,居第二。
這個資料距今已近九十年時間,該優勢是否仍然維持。為此,曾試著探詢各該地村長。其中,台南縣新營鄉太康村目前行政區已改為台南市柳營區太康里。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村長則為我康氏子弟,康廷輝村長表示,康姓目前仍為該村數一數二大姓,另一大姓為黃姓。該村目前戶數一千三百零四戶,四千一百二十七人,而康姓人數約有三百人左右,戶數則約七、八十戶這樣的人口比例及人口數,堪當為台灣康氏第一村。
更神奇的是,中福村康氏人士大多屬福建漳州府漳浦縣的康會公派下。乾隆末葉康會公帶著十一世祖信公香火由祖籍渡台居住桃園縣大園鄉埔心湳仔開墾農耕,再移居桃園縣中壢,再移桃園縣蘆竹鄉中福村,現在已傳至第二十二或二十三世,可謂枝茂葉盛。該派子孫除中福村外散居全台,知名子孫包括台北康寧祥、康水木;高雄康裕成等。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走尋康氏來台第一人

走尋康氏來台第一人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當時多少福建籍人士跟隨鄭氏軍隊移入台灣,正式展開大陸向台灣移民的歷史,迄今三百五十餘年。而康氏族人當時是否跟隨而來或是何時遷台,文獻無考。誰是康氏來台第一人,這是一個有趣的題目。
探索誰是康氏來台第一人,意義不大,困難度也很高,往往只能得到比較性的答案。最主要目的仍在喚醒宗親對家族史的重視,沒有歷史記錄,三代之前的人事,都將不為後代子孫所記憶。更何況三百年前的事。
誰是最早遷台的康氏宗親,正史台灣省通誌卷二人民志氏族篇只有記載,道光二年,有康入觀捐修今屏東萬丹鄉保長厝萬泉寺及道光十六年有嘉義縣人康迎、康江河捐修嘉義城工而已。這並沒有記載他們何時遷台,他們是來台第幾代,所以無法確知他們何時遷台,依據經驗法則可以斷定這三位先輩絕非最早遷台的康氏人士。
又據康氏各家族譜記載,最早遷台的記錄是乾隆初葉(一七三六─一七五五),康曾坤娘率子康安然,由福建同安積善里入墾今台北市龍山區。我想這也不是宗親遷台的最早記錄。應該還有康熙年間遷台的移民資料,或可能沒有家族譜修撰而失傳或散佚,或可能宗親沒有揭露他們的家族譜。
如果有宗親能提供更早的資料來彌補這段歷史的空缺,那真是祖先保佑。
一般而言,一代約三十年時間,來台第十代者,其祖先有可能在康熙年間即移民來台。如果你是來台第十代或者十代以後,那麼你的家祖有可能是我們康氏來台第一人。讓宗親一起來
走尋康氏來台第一人,彌補那一段歷史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