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康木祥原生木雕「同根生」展


本會常務理事,國際知名木雕家康木祥,原生木雕「同根生」展覽,十一月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台北101藝廊展出,歡迎宗親前往觀賞。
康木祥是臺灣少數走向國際的木雕家。十三歲就接觸傳統木雕,三十多年來歷經工匠、工藝直至藝術創作,不斷突破傳統、超越自我。他的創作植根於傳統的技藝經驗,同時融入當代藝術的創作元素,使他的作品接近自然卻豐富多元。為慶祝德國卡爾斯魯爾市建城三百年,康木祥受外交部邀請,使用台北101大樓的廢棄電梯鋼纜無償進行創作,打造出高300分、重3000公斤帶有東方禪味的「台灣如意」藝術作品做為捐贈給卡市生日禮物,今年八月下旬在該市展出。
卡爾斯魯爾市以尊重自然與綠地共生聞名,康木祥這件使用廢棄鋼纜的作品,讓全世界看到台灣。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平埔祖


研究臺灣移民及姓氏源流發展,最常談到大陸祖及來臺祖這兩個詞,這兩個詞意謂臺灣人民先祖大抵來自大陸,尤以閩粵居多。事實上,我們可能忽略了,在大陸祖及來臺祖之外,尚有平埔祖的可能性。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記載:「初,熟番有名無姓,既准與試,以無姓不可列榜;某巡臺掌學政,就番字加水三點為潘字,命姓潘。故諸番多潘姓;後別自認姓,有趙、李諸姓。」可見,賜姓時,初以「潘」姓居多,之後漸有張、王、劉、李、趙諸姓。有些番社,並不以「潘」姓為大宗,而是以「錢」姓最多,有些姓如黎、金,因繁衍數少,幾乎絕嗣。《新竹縣采訪冊》載,竹塹堡社(即新社)於乾隆年間,「丁口千餘,厥分七姓:曰錢、曰衛、曰廖、曰三、曰潘、曰黎、曰金。今惟錢姓丁口最繁盛,計有二百。衛、廖、潘、三等四姓,每姓丁口只有數十,其黎、金兩姓則已絕嗣矣。」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林瑞明在《台灣的故事》一個篇章中說,乾隆二十三年(1758),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並賜與林、夏、劉、潘、胡、吳、李、施、呂、解、張、陳康、葛、黃、金等姓。事實上,清代對臺灣歸化番何時開始實施賜姓政策,文獻並未記載。所以,平埔族從漢姓,以前述《臺陽見聞錄》記載較為可能。無論如何,姓氏源流不能排除平埔族的可能,其中,如林瑞明教授的資料呈現,包括康姓。